![]() |
||||||||||||||||||||||||||||||
|
![]() |
|
![]() |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行政工作总结 | ||
发布时间: 2017-11-01 浏览次数: 377 | ||
刚刚过去的2016年,是“四个天华”年。在董事会的坚强领导下,在党委、监察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行政认真落实党和政府、市教委以及董事会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下大力气扭住关键工作不放,扣牢评估达标不松,促进学校事业发展有所作为。下面围绕“四个天华”,结合自身实际的工作落实,汇报学校行政本学期所做的一些重点工作。 一、围绕文化天华,着力抓实:育人文化的落地生根 文化天华,关键在于育人理念的持续积淀和固化。为持续加厚育人成效,本学期主要抓实了几件事情。 一是营造环境育人的文化气息。在全面完成图书馆、大礼堂等二期工程建设、教学区所有楼宇外立面装修的基础上。本学期,体育馆的改建工程基本完成,其亮丽风格将成为今后受学生喜欢的活动场所。艺术学院与教育学院注重在光华楼教学区的楼道悬挂名人字画,摆放色彩各异的休闲桌椅,利用晖华楼展示厅、各教学楼廊厅,大规模展览了学生创作作品和学习成果,富有创意;明华楼与图书馆更新悬挂了名言警句,催人奋进。 二是提升学生的人文艺术与科学素养。教学与学生部门通力合作,举办了学术系列讲座,“北大讲座”以《北大讲座精华集》内容为蓝本,主题覆盖文化、文学、科学、历史、经济、人生等各个领域,听众超过10000人次,为学生获得一流名校的学术熏陶铺路架桥。花一定的时间阅读经典,已成为天华大学生涯不可或缺的精彩部分。通识学院通识教学部建设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课程信息,推进普及功夫扇和雅乐团的建设。在艺术设计学院庄镜江老师的指导下,选修通识课的非艺术专业学生参加“第四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作品大赛”,获得了8个奖项。 三是培养学生的思辨创新能力。教学与学生部门通力合作,在学生中普遍开展中英文辩论训练。实习实训处继续举办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年度大赛,学生参加上海大学生“创客”大赛、上海市大学生康复技能大赛等赛事中获得骄人成绩。(上海市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上海市大学生头脑奥林匹克创新比赛、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上海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英语演讲比赛、日语竞赛、大学生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全国金融与证券模拟实训大赛、全国大学生创新会计人才技能大赛、全国高等院校旅游创新策划大赛等)。 二、围绕特色天华,倾力打造:重点专业的特色显现 特色天华,关键在于优势专业的持续凝练和打造。董事会提出,我们要实现未来的梦想,努力成为长三角地区著名教育品牌,综合实力进全国民办高校前十名,心无旁骛地打造一流专业是根本大计。 本学期,为形成特色专业的自身竞争能力,第八期“思考未来、检讨现实”干部学习会以此为主题,通过专家讲座、现场办公会等方式,反复研讨论证,初步明确了各专业的设置培养方向。 一是立足应用型。学前教育、汽车服务工程、旅游管理3个专业,2016年获得480万元专项资金;康复治疗学、数字媒体艺术、通信工程3个专业积极跟上,申报了第三批市教委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前不久,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中本贯通项目,打擂台脱颖而出,获市教委评审通过,我校与中职学校贯通数已经达到了4个。完成了第一、第二批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年度检查工作,取得较好评价,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案例入选教委总结报告。 二是推进国际化。本学期,积极实施“联合培养、互派教师,课程融合、互换学分,本硕连续、互发学位”的国际合作办学策略,国际交流处制定了中外合作项目教学管理细则,教育部批准的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与康复治疗学三个本科教育项目开展顺利。2016年选送了26名教师出国培训;今天,又有7名教师启程赴美国阿拉巴马大学访学,为儿童教育的教学研究和筹建在线教育平台提供支撑;另有7名教师通过市教委强师工程出国研修资格评审,占了全市民办高校名额的三分之一,加上今年下半年第二批赴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在线教育访学教师,2016、2017两年的出国培训教师将达到60名。 三是探索产学研。本学期,各二级学院对接行业需求,在产学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开展了建立实习基地等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工学院承办的嘉定科普大学、管理学院与健康学院组织开展了有影响力的社会培训服务。在科研处的推动下,2016年的科研项目共61项,教材著作公开出版8本,发表论文124篇,教师教学竞赛获奖17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及省市级竞赛获奖36项,2名教师成功入选上海市晨光计划。上述科研,作为平台带出了教学团队,作为渠道带引了教学改革,作为抓手带领了科研攀登,作为载体带动了专业建设。本学期,完成了《天华教育研究》的编辑工作,儿童教育研究院召开了高水平学术研讨会。 四是培育专业群。2016年争取到政府专项资金数共计4052万元,加大了对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投入。机械类、信息类、教育类、艺术类、健康类、管理类和语言类等七大专业群,基本建成了区域集中、规模成片、布局整齐的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场所。本学期,教育学院的儿童绘本馆、微格教室,工学院的汽车服务工程实训中心,艺术设计学院的专业机房与创业创新工作室,健康学院的康复治疗实训中心,管理学院的智慧旅游模拟实训室建设成效显著。另外,金融数学、教育康复学2个新专业已经通过市教委专家评审,上报教育部备案之中。 三、围绕责任天华,合力扛起:质量管理的肩上重任 责任天华,关键在于社会口碑的持续坚守和担当。本学期,学校行政高度重视政府的各种检查,高度关注用人单位、家长和师生的评价,重视提升教学质量、管理质量和服务质量。 一是招生就业成绩喜人。招生办公室、就业指导中心工作努力,学校的办学口碑得到了社会的认可。2016年招生实际报到2562人。上海地区的报到率及录取分数,在上海民办本科院校中的优势进一步扩大,在江苏、浙江、安徽及河南几个招生名额较多的省份,顺利完成了招生计划,并保持了相对较高水平的报到率。2016届毕业生,应毕业人数1991,实际毕业人数1900,毕业率95.4%,学位授予率85.3%。截止2016年底,累计召开6场校园招聘会,共有651个单位参加招聘会,提供岗位1369个。2016届就业率为94.53%。 二是夯实教学管理基础。截止2016年底,在校全日制注册学籍本科学生8771名(如除去延期毕业学生,在校实际收费学生8662名)。现有234个行政班,全年课程总数895门、共38525学时、2343学分,专职任课教师308人,兼职任课教师123人。教务处立足排好课,上好课,考好课,在规范做好日常教务工作的同时,组织实施对2016届毕业生论文(设计)及教学文档检查,修订梳理了《教师教学工作手册》,教学规范化管理常抓不懈,继续推进教案编写完善工作。 三是重视质量监控分析。本学期,质量处牵头完成了教学质量年度报告的编写和“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的填报工作,完成了25个专业的教学质量报告的编写,完成了第七次质量保障体系网上测评。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康复治疗学专业通过新专业评估检查。 四是加快智慧校园建设。学校加大信息化硬件投入,完成了网络中心机房的搬迁扩建,将校园网总带宽扩容至410M,积极推进建设掌上迎新系统和天华微信公众号的工作。图书馆保证每周91小时开放时间,完成了“复合数字图书馆二期建设项目”,电子图书数量达到88万种,采购了150多种外文图书,服务师生的功能大大增强。根据董事长的倡导,在同华楼建成两间智能录播观摩教室,为推进活力课堂试点提供了必备的示范教学场所。 五是强化教学服务保障。本学期,资产设备处做好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语音室等教学场所的设备服务保障,对全校19间专业机房进行了集中管理。新购置了一辆大客车和三辆小轿车,车队做到安全行车198822公里。学校办公室努力提升组织协调能力,服务全局,着眼细节,做好会务安排、来访接待、信访处理、文件收发、档案管理等工作。本学期,充实了财务处的管理力量,进一步健全了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行政处完成了学校物业保障、办公用品、绿化养护、日常维修及其它服务保障工作。 四、围绕活力天华,全力推动:活力课堂的推广试点 活力天华,关键在于创新精神的持续培育和激发。学校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教学以课堂为主阵地,课堂教学以点燃学生思辨火种、挖掘学生主动学习潜力为追求。2016年起,在董事会的积极倡导下,全校上下开展了活力课堂的探索和试点工作,从项目启动至今,已召开专题工作推进会12次,2016年上半年的改革成果汇编在《活力课堂教学改革实录(第一辑)》之中。2016年下半年,为汇聚教师教改动力,组织落实了第一批30门活力课堂教学改革课程的试点工作。一是构建教学模型。二是酝酿评价体系。三是组织示范观摩。四是总结典型材料。2016年12月29日,《新民晚报》A4版头条位置刊登社论《教学之本在课堂》,高度评价了我校“活力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做法。语言文化学院胡玥、马慧丽,工学院赵艳妮等教师在全国和上海市各级教学大赛中获奖。 上面是本学期围绕“四个天华”的工作进展。但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存在的问题,我校的年度教学质量报告,整理分析了一些短板。主要表现在: 一是人才培养的匹配度问题。瞄准市场需求,瞄准岗位标准,瞄准人才规格,尚需要对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手段进行不断检验、反省和调整,注入持断革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是开展个性化教学问题。目前选修课不够,跨专业教育还不够,分层教学与因材施教开展困难,客观上限制了学生多元发展的机会与复合知识结构的形成。 三是高职称教师比例问题。部分专业专任教师按照评估基本要求总量还有差距,专业教师职称偏低,学科带头人真正到位的不多,教师队伍还未形成合理的结构。 四是质量精准监测的问题。教学保障与监测体系需要对学生学业教育,实施闭环式的过程跟踪与全程管理,对教师教学、校内外实习实践环节的效果评价,需要进行科学数据分析。学校如何实现大数据资源管理、精细精准化服务,高立意、高标准、追求卓越的质量意识尚需加强。 形势决定任务,条件选择行动,思路来自挑战。关于下学期的教学改革重点、难点与突破点,寒假中,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积极应对,进一步增强专业定位的针对性、人才培养的匹配度、国际合作的吸引力、评估标准的达标率。突显天华的办学理念,总结提炼办学特色,呈现看得见、拿得出、过得硬的让人信服教学成果,迎接教育部的教学评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