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天华学院对外交流基本情况 | ||
发布时间: 2012-09-03 浏览次数: 244 | ||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高度重视国际合作,把深度国际交流作为全面提升学院品牌和竞争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了切实推进天华学院的教育国际化进程,学校领导从转变观念、开阔视野的角度,分别对各个层面的人员提出了国外学习的明确的要求:领导干部要重点学习国外大学“全人教育”的理念,现代大学的管理制度,特色鲜明的大学文化;教师要重点学习如何确立尊重学生、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有效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学生要重点学习如何养成批判性的思维方式、主动式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约束的公民意识。 一、广泛开展国际交流,提高国际化水平 天华学院推进教育国际化,主要是抓住以下几个关键性的要素: 干部观念的更新。大学的责任是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要能够把传统当中最优秀的东西继承下来,也要及时地对现实中的新鲜经验加以消化和吸收。所以大学需要一批不因循守旧的人,善于思考的人,思想深刻的人。这些人能够及时洞察教育存在的弊端,能够及时吸取国外的先进理念和管理制度,能够把国内外的长处充分地融合起来,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全新的发展道路。从2010年起,学院安排中层以上干部赴美国进行为期1至3个月的对口学习,一年多的时间,已经派出33名中青年干部赴美学习。2011年8月5日第三批干部研修团赴美学习,由常务副院长叶才福担任团长,副院长龚春蕾担任副团长,23名干部年富力强,富有朝气,平均年龄35岁,来自学院15个系处。学习国外大学的先进教育理念、现代大学管理制度,去思考学院未来的发展。 教师队伍的培养。我们与美国太平洋大学等多所高校签订了校际之间的合作协议,2010年9月,学院投入1000万元,选送了35名青年教师赴太平洋大学,攻读教育学博士学位。2012年7月12日,这批美国太平洋大学教育学博士班中的15位老师前往太平洋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今后还将陆续选送12-15名左右的青年教师攻读康复学博士学位。上述教师完成学业之后,不但能成为本学科的带头人,还能用英语熟练进行国外原版本科教材的专业教学。 国外原版教材的引进和使用。我们将大量储备具有国际化背景的教师,每个专业都要根据学校的要求,有计划地引进和使用原版教材,最终达到20%-40%的比例。 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训练。我们推进教育国际化所做的一切,根本目的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竞争力。现在美国已有50多所大学开设了设计思维课程,并建立了与之配套的设计思维实验室,斯坦福大学还建立了设计思维学院。目前在美就读教育博士的老师正在了解这方面的详细信息,包括设计思维课程体系和实验室的建立,2012年学院通识教学部也在大一的通识课程中开设了创新思维课。 二、加强国际合作办学 大力推进留学工作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高度重视国际合作,把深度国际交流作为全面提升学院品牌和竞争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重大战略决策。 天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将有充分机会赴美国对口合作的大学游学一年。2011年7月31日至8月13日,学院暑期赴美游学团18名学生在院团委副书记温雅惠和英语系夏智源老师的带队下,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游学活动,提高了学生外语口语水平、感受了异国文化、培养了国际视野、提高了独立生活能力和交际能力。 天华学院于2010年5月,先后与美国百年名校太平洋大学、旧金山州立大学,签订了校际之间多个项目的合作协议。其中一项合作项目为开展学生交流。根据合作协议,天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将有充分机会赴美国对口合作的大学游学一年;我们同时还和太平洋大学商定,联合培养教育类硕士研究生。 2012年7月—8月,海外学院2012级教育硕士班首批16名学生进行了暑期课程学习,修完了在国内的课程学分,圆满地完成了海外学院一年的英语培训和12学分的学分互认课程,并被美国太平洋大学录取攻读教育学硕士,这16名教育硕士的同学成为天华学院输送到太平洋大学教育学院的第一批学生,另外还有5名本科生被旧金山州立大学录取。 试办本科硕士连读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2012年6月,学院获得了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资格,自己独立颁发学士学位。“十二五”期间,学院将积极尝试本硕连读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即与美国太平洋大学合作,在教育学、工学和管理学这三大学科中的部分专业,完成本科学业后,可拿天华学院本科文凭,取得学士学位;后两年读研究生课程,其中一年在国内就读,主要课程由外国教师任教,最后一年到太平洋大学就读,毕业时获得该校硕士学位,通过这样的尝试,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办学声誉和生源质量,积累研究生培养经验,利用外教进一步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