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办学条件、管理体制及学生权益保护汇报材料  
发布时间: 2012-10-09 浏览次数: 258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2005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校,是一所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学制四年,独立招生,独立颁发毕业证书,独立财务核算,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独立校园。学院由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天华教育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和上海天贤教育后勤服务有限公司合作举办。上海师范大学负责天华学院的教学组织和管理,上海天华教育文化投资有限公司负责学院教学区投资,并参与管理,上海天贤教育后勤服务有限公司负责配套生活区投资和管理。

学院的办学定位紧密结合上海的产业政策,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强调外语教学特色、实践教学特色和师范教育特色,以培养具有就业能力、发展后劲和道德智慧的专业人才为目标,适应上海地方经济、各大工业区及长三角地区现代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学院现有工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四个学科,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旅游管理、物流管理、国际商务、英语、日语、艺术设计、学前教育等十一个专业,在校05级、06级学生1847名,其中外省市生源学生61名。

根据市教委的检查要求,下面围绕办学基本条件、法人治理结构、学生权益保护三方面的内容作汇报。

一、关于学院的办学条件

1、土地校舍条件

学院地处嘉定工业区胜辛北路1661号,交通便捷,紧挨沪嘉高速公路。学院首期投资已达到4亿元人民币。

校园目前占地273486平方米,折合410亩,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50年教育建设批租用地223708平方米,折合335.5亩;另一部分是政府无偿划拨的带征供地49778平方米,折合74.5亩;在校区的东北预留了110亩为教育发展用地,已经与嘉定区人民政府签约;另外在学院西侧尚有50亩左右的公共绿地,围在校园内学院可以使用,实际校园面积可达到570亩左右,今后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已建有112794.65平方米校舍,其中63317.25平方米为教学行政用房,49477.4平方米为生活用房,另外18408平方米二期校舍于2006年8月已经动工,2007年5月竣工后学院总建筑面积将达到131202.65平方米。

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学院董事会认真贯彻了教育部和市教委关于落实学院法人财产权的要求,教学区中103094平方米(折合154亩)实际教育建设批租用地,43535.85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已经过户至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名下,完成了极其繁琐的过户手续,办出了学院的《房地产权证》。

校园环境非常优美,四周天然河道环绕,绿化面积达12万平方米。已建有400米塑胶跑道田径运动场1个,人工草皮足球场1个,篮球场12个,排球场10个,室内体育馆3000平方米,生均运动场地面积大大超过教育部标准。生活区学生公寓4人一间,现已配有4500个床位,室内空调、热水器和电话等设施齐全,食堂建筑面积为1.4万平方米

2、关于教学设备

为了切实保障学生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兼顾学院今后几年发展的教学需要,我们在教学图书仪器设备方面作了充分的准备。

学院05-06学年度购置图书并上架92000册,生均达到117册,06-07学年度购置图书60000册,总共达到152000册,生均为82册,基本达到教育部标准,现有520个阅览座位。

学院已经装备6间共436座计算机房,每百名学生拥有23台计算机,超过每百人10台的教育部标准;语音室7间共392座,每百名学生21座,超过了每百人7座的教育部标准;装备多媒体教室26间计2992座。

学院建有一幢工科实习训练中心3000平方米,现有普通机床价值130万元,其中车床12台、铣床8台、磨床2台,56位钳工工场和其它辅助设备;教学高地项目投资建设400万元,其中数控加工中心1台、数控车床3台、数控铣床1台、三坐标测量机1台,线切割机床1台,数字控制工具显微镜1台,以及100座CAD/CAM机房及有关辅助设备。学院建校初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工科实验室有:普通物理实验室、电工技术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计算机原理实验室等。学院建有一定规模的学生练琴房,260平方米的专用画室,用于学前教育专业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旅游管理、商务管理等实训场所正在筹建之中。学院建有电视演播室和控制中心、商务会议中心和242座的学术活动中心,比较完善的校园网络及布线系统运行状况良好。

综上所述,学院建校一年多,在教学仪器设备上的投入为1098万元,超过了教育部生均5000元的标准。

3、关于师资队伍

学院已组建了121名职称与学历并重、教学经验与实践能力并重、可持续发展的专任教师队伍,完全能满足学院初办时期的教学需要,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49人,占40%,具有研究生学历占60%。学院另聘有兼职教师20名。

为了保证学院的长远发展,学院特别注重后续梯队的培养,正在制订骨干人才的培养工程,通过建立功绩评价制度,将教师的业绩、待遇和荣誉有机结合起来,从而造就一批年富力强、有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学历、学术研究有潜力、教学水平优秀和愿意长期献身学院事业的专职教师。

学院把一批学术造诣较高的老教授聘为指导教授,充分发挥他们的学科专业带头人作用,让他们担负起培养学院青年专职教师的重任,经董事会提议,学院推出了为服务年限五年以上的指导教授设立退休慰问金的政策。

同时,学院还组建了一支实力雄厚的学科带头人队伍。所有系主任均为教授、博士或硕士生导师,有的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既担当起学科专业建设的重任,又能在上海学术界产生一定的影响。各系均配备负责日常教学的副主任一名,他们有的是刚退休(或内退)的教授或副教授,有的是直接引进的博士研究生,能够全身心地在学院全职工作,协助系主任负责日常的教学安排和教学管理。

上海师范大学在办学经验、教学管理和实验实训等方面也为天华学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尤其在师资队伍上,上海师范大学专门发文承诺,对天华学院聘用上师大教师给予大力支持。应该说,独立学院既能借助公办大学的优质教学资源和多年教学管理经验,师资队伍和教学质量得到保证,又能采用灵活的民办机制,有助于学院面向市场,抓住机遇,办出质量,办出特色。

二、关于学院的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是民办学校得以健康发展的根本问题,为了吸取民办高校在管理体制方面普遍出现的严重教训,天华学院对此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管理体制。主要表现在“两大基本特征”和“三个正确处理”。

1、关于天华学院的管理体制的“两大基本特征”

(1)民主性和科学性相结合

民主性就是集中群众的智慧,听取不同意见;科学性就是有科学理论支撑,经得起实践检验。决策咨询委员会是学院的决策咨询机构,对董事会的决策进行充分论证;教授治校委员会是一个民主管理机构;党组织就董事会年度工作纲要和学院五年发展规划,提出书面建议书;董事会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表决原则。以上这些都充分体现出学院管理民主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特点。

决策咨询委员会的专家共有13人,由校外专家组成,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高等学校有声望的退休或在职的校长;二是著名教育理论专家;三是担任较高领导职务的政府公务员;四是卓有成就的企业家。学院决策咨询委员会对董事会的所有重大决策进行充分的论证,以集中正确的意见,保证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

教授治校委员会有22名成员,由校内专家组成,是学院的民主管理议事机构,对董事会的重大决策提出建议,对学院的重要工作进行审议,对学院教学科研的有关事项作出决议,从而有效地把董事会的决策权、院长的指挥权和教授的民主管理权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天华学院首届教授治校委员会成员全部是来自教学第一线的各系正副主任和指导教授,让他们参与管理,集中他们的智慧,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保证决策的民主性。

(2)规范和监督相结合

规范是指学院建立全校质量监控体系,这个体系有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行政管理、后勤管理和思想教育六个方面;学院同时建立三个层面的监督机制。一是由质量监督委员会对以院长为代表的行政系统执行力度进行监督,这是一种上下之间的监督。二是党组织对董事会和学校行政依法办学、规范办学进行监督,这是一种平行监督;三是家长、用人单位和评估机构对学校整体办学质量的监督,这是一种社会监督。

质量监督委员会由董事会聘请治学经验丰富、学术造诣深厚的专家组成,对学院行政系统执行董事会的决策情况,以及教学和管理的过程与结果进行监督,一旦发现问题,要马上与学院行政沟通,并提出纠正建议,同时上报董事会。

2、关于天华学院管理体制的“三个正确处理”

一是正确处理了投资者之间的关系,让懂教育的投资者具有学院发展决策的主导权,让出资最多的投资者具有最大的经济收益权;

二是正确处理了学院董事会和院长之间的关系,董事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只负责重大决策,以院长为首的学院行政作为执行机构,负责决策的实施,院长具有行政工作的实际指挥权、用人权和财务签字权;

三是正确处理了学院董事会、院长与学院党组织之间的关系,学院党组织具有“五个权力”。学院董事会专门发文保证学院党组织的“五权”落实,一是重大决策的参与权,二是日常工作的知情权,三是办学方向的监督权,四是任用干部的审议权,五是党务费用的审批权。党组织在实际工作中要真正树立权威,董事会又提出党组织必须提高“五种能力”。一是提高对学院发展全局的判断、建议能力。二是提高对重大行政工作的紧密配合能力。三是提高对学院业务工作的影响带动能力。四是提高对先进典型的扶持宣传能力。五是提高对落后现象的批评斗争能力。

三、关于学生的权益保护

我们所理解的学生权益保护应该体现为“四个确保”:一是确保学生受到高质量的教育;二是确保学生受到严格的管理;三是确保困难学生受到扶持和帮助;四是确保所收的学费能规范使用,学费的大部分能用于教学。

在确保学生受到高质量的教育方面,学院董事会在建校之初就确立了系统的办学思想,设定的人才培养特色是要求学生具有三个能力:就业能力、发展后劲和道德智慧,概括起来说就是“专”、“通”、“雅”。“专”指专业设置和专业理论知识强调针对性、实用性;“通”指基础性、互通性、广泛性,学院特别强调高等数学、外语和计算机三门课程,强调文理的结合;“雅”指品味性、道德性。“通”和“雅”主要通过成立校本课程教学部实施。

在确保学生受到严格的管理方面,我们坚持思想教育和安全防范相结合。 学院建立两支学生管理队伍:一支是全职的学生辅导员管理队伍,承担起思想教育的主要责任,其人员全部为硕士研究生学历,主要负责学风、课堂纪律和班级荣誉感的建立。另一支是学院保卫工作队伍,承担起安全防范的主要责任,其人员从特警部队退役士官中招聘,同时担任各班副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军训、军训成果的巩固、后进学生的转化、各种事故的防范、宿舍纪律和校园安全的维护。

学院自建校以来,一直积极、快速、有效地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依法办学。目前,除了学生学费低于物价部门核定的额度之外,关爱贫困生,也是我院坚持办学公益性方向的又一重要举措。自2005年9月第一批学生入学以来,学院把“帮困助学”作为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任务来抓,结合学院实际,多渠道地开展帮困助学工作。

一是随录取通知书向所有新生寄发《国家助学贷款指南》等有关政策资料,在新生报到时设立专窗处理欠费事宜,人性化服务;通过多种渠道向学生全面介绍本校有关 “绿色通道”、助学贷款、奖助学金、勤工助学等资助政策,切实保证新生能全面了解学校的各项资助政策。

二是将帮困助学的有关内容纳入《学生手册》和《校园学习生活指南》;在校园网上开辟专栏,介绍包括国家助学贷款在内的学校一揽子贫困资助项目和申请方法,提供内容和表格下载。

三是精心策划好学校在不同阶段推出的每一项帮困助学活动,确保活动在学生中的知晓率,确保公平。

四是在做好政策宣传的同时,大力做好以“诚信、责任”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做好了困难学生的上门家访工作。

五是学院本着构建和谐社会、关爱特殊人群,坚持公益性办学方向思想,今年我院录取了高度瘫痪的汤东林同学,院领导亲自把录取通知书送到汤东林的手中,并其进行家访,开学以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学院给予汤东林同学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

05-06学年度我院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人数为25人,06-07学年度我院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人数为55人。05-06学年度我院所设勤工助学岗位数量为16个,获得勤工助学机会的学生数量为16人。05-06学年我院获得奖学金的学生人数为141人,受奖面达到24.1%,获得贫困生补助的学生人数为13人。

05-06学年我院用于学生资助工作的资金总数为13.261万元,其中,奖学金发放6.63万元,助学金发放0.91万元,勤工助学补贴0.521万元,国家贷款风险补偿金0.75万元,国家和市政府奖助学金等其他学生资助途径发放4.45万元。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值得欣慰的是,建校一年多来,学院没有发生一起因为违规收费、学生权益方面的投诉事件,学院规范办学,透明办学的一系列举措,系统的办学思想、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我们将真诚地希望得到你们的指导和帮助,对专家提出的意见我们将积极改进,交出一份让上级教育部门满意的答卷。

2006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