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2010年~2020年)  
发布时间: 2014-10-10 浏览次数: 477

一、学院基本情况

1.办学资质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以下简称“学院”)2005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校,是一所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学制四年,独立招生,独立颁发毕业证书,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独立校园。由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天华教育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合作举办。学院地址为嘉定工业区胜辛北路1661号,目前学院教学区占地304亩,教学行政用房建筑面积10.17万平方米,配套生活区占地88亩,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达16万平方米。学院建校九年来,固定资产总值已达31185万元,其中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为4510万元2006年在上海民办高校中率先落实了学院法人财产权,完成过户手续,并取得了《房地产权证》。

2.专业设置

学院现有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6大学科,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旅游管理、物流管理、国际商务、财务管理、交通运输、英语、日语、德语、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学前教育、小学教育、艺术教育、应用心理学、康复治疗学、对外汉语、汉语言文学等25个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规模暂定为8500人,2020年目标为10000人,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为7500名。

3.师资队伍

学院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针是:以引进专职教师为主,以聘请上海重点大学的退休和兼职教师为辅,建设老中青三结合、相对稳定及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队伍。目前,学院专任教师338名,在学院有人事关系并缴纳社会保障金的专职教师280名(其中58名为有工作合同的返聘退休教师),另有兼职教师120名,师生比为117。专任教师年龄老中青相结合,平均37岁;具有副高级以上职务102名,占30%,主要承担基础课和主干课的教学任务;具有硕士以上学位240人,占71%;主讲教师95%以上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或讲师以上职称。中青年专职教师中,已有63人拥有博士学位或正在攻读国内外博士学位。

学院鼓励专职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高、人数覆盖面大,学院共承担各类课题120项,发表论文357篇,获得省部级奖项5项,出版专著15,教材30本。

二、发展定位

1.办学思想

学院办学思想的核心是:诚信与责任。

学院追求的教育理念是:把教育学生做人放在首位,坚持专通雅协调发展,为全社会培养富有责任感的公民和有竞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价值理念:校训为“为做人而学习”。教职工的行为准则为“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热爱教育事业,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学院品牌,像关心自己的亲人一样关心学生成长”。学生的行为准则为“不忘信守诺言,不忘对人友善,不忘父母养育,不忘报效国家”。

学生培养的“理想标准”是:讲究诚信、有责任感的“好公民”;找到工作、胜任工作的“职业人”;是非清楚、善于思考的“明白人”;举止文明、富有教养的“儒雅人”。

实现教育理想的途径:依据《关于天华学院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标准》要求,从通用能力和技能、专业能力和技能、心理和道德素质三个方面实施培养;其中通识教育部门的目标---培养讲究诚信,有责任感的"好人";专业教学部门的目标----培养找到工作,胜任工作的"职业人"。

2.目标定位

学院的发展目标是:建设以教育师范类和健康类为主体,以文理和经管为两翼,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学院。

培养目标是:紧密结合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教育师范类和健康类专业为特色,培养专、通、雅协调发展,富有竞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满足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各大工业区、长三角地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基础教育、康复治疗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服务。

3.学科专业规划

学院目前已有工学、教育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理学6大学科,25个专业。

学院今后的专业设置布局为30个左右,每年申报设置12个新专业:

一是师范教育类方面:教育学类专业,包括学前教育、艺术教育、小学教育、教育学;心理学类专业,包括应用心理学等。

二是健康护理类专业方面:健康护理类专业,包括康复治疗学专业、康复护理专业和健康管理专业等

三是语言文学类方面: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包括英语、日语、德语、法语;中国语言文学类,包括对外汉语;艺术类专业,包括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等。

四是先进制造业方面:机械类专业,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汽车服务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电气信息类专业,包括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交通运输类,包括交通运输、高铁轻轨运营等。

五是现代服务业方面:管理类专业,包括旅游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经济学类专业,包括国际商务、运输经济等

六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方面:在教育学、工学和管理学这三大学科中遴选部分专业,与美国太平洋大学、阿拉巴马大学以及西俄勒冈大学等友好学校合作,试办“3+2”中外合作办学。

4.重点和特色

重点专业特色,一是教育师范类专业。主要培养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师资。除了现有的学前教育、艺术教育专业及小学教育专业,并在现有的英语、应用心理学、对外汉语专业中,加进教育学、心理学的课程,开设师范类专业方向,以适应上海基础教育的需求。二是健康护理类专业。主要培养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各大医院和疗养院康复科十分紧缺的康复治疗中、高级技术人才。要在举办康复治疗学专业基础上,积极申办康复护理和健康管理专业,形成健康类专业学科群。三是工科类专业。着眼国家重点产业,技术含量高、人才需求量大的现代制造业和现代交通服务业,努力打造工业制造与信息化平台,重点构建电子信息与机械制造专业群,形成轨道交通、航空机务、汽车服务专业方向的鲜明特色。

学生培养特色: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国际视野,教会学生做人。

三、可行性分析

1.需求分析

——上海近几年人口出生率回升,培养上海初等教育所急需的本科学历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容易形成天华学院的特色专业。

20115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教委等十一部门制订的《上海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的通知要求,未来三年上海约需新增专任教师8000人,新增保育员3000人。达到本科学历、接受过学前专业培训的幼儿教师供需矛盾突出。根据各区县的规划需求统计,新增幼儿教师60%以上要达到本科学历,61%为师范类专业毕业(其中,79%为幼儿教育专业毕业)。因此,需要尽快扩大本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规模。同时,由于近年来学前教育教师大扩容,新任教师在职培训提高任务也非常艰巨。因此,学院把师范类专业做大做强,努力成为上海幼教和小教师资培养基地,是为政府分忧的重大举措。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提高,老龄化进程加快,目前我国社会对康复治疗的需求量巨大,而康复治疗人才奇缺。据卫生部医政司统计,全国需要康复治疗病人高达6千万,而康复医院病床仅有5万张;未来10年全国需要康复治疗师35万人,我国现有从事康复服务的康复治疗师仅有5600多人,仅能满足需求的六十分之一。

学院举办健康类专业,不仅将适应社会的迫切需求,而且通过与美国太平洋大学合作,引进西方现代康复理念,实行本硕连读(硕士由太平洋大学培养),为上海及长三角地区输送康复治疗十分紧缺的中、高级技术人才,主要面向各大医院和疗养院康复科,培养康复治疗师,从技术上指导病人康复,并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对病人进行康复治疗。学院将新建校内现代化的教学实习基地,建立广泛的校外实习基地(复旦、交大、同济等985大学附属医院康复科都承诺给予学院大力支持,同时还得到了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上海455医院等部队系统的广泛支援)。学院将借鉴国内外高校举办康复治疗专业相关的课程体系和办学经验,强调综合性现代康复技术教育,迅速引进12-15名医学院中、西医专业毕业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并将他们送到美国著名大学去攻读康复治疗专业的博士学位,以期形成一支高水平的,中西结合的康复师资队伍。在此基础上,还将进一步申办康复护理专业和健康管理专业,形成健康类专业的学科专业群。

——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产业政策导向,十分有利于学院工科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目前上海先进制造行业系统的人力资源不足:一方面,全市高级技术人员短缺,高级技工数占技术工人总数的比例不足11%,发达国家该指标一般为35%左右,差距很大;另一方面,上海制造业从业人口的文化素质不高,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数的比例高达60%,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不到10%,低于全市从业人口的整体水平。上海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呼唤高等技术本科教育加快发展,是学院制定发展定位目标的重要依据。

2.自身优势

——制度设计优势。学院从民办高校的实际出发,在建立大学章程,全面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过程中,确立并遵循了大学制度安排与治理结构设计的三个重要原则:一是权力制衡的原则。学院设立了三个正校级机构:第一是院长为代表的行政系统,该系统负责学院的教学、科研、资产和财务工作。第二是党委书记为代表的党务工作系统,负责党务、人事、学生管理和安全稳定。第三是监察委员会主席(或称总校监)为代表的监督系统。这是天华学院借鉴国外的办学经验而专门设立的监督机构,由4名专职人员组成,由董事会直接任命,对董事会负责,监督学校的日常运行。监察委主要职能是:守护学院的办学理念,保证大学章程的执行,查处重大违规事件,监督重要工作落实情况。在董事会的统一领导下,这三套班子同时工作,既相互支持,又相互制衡,这就避免了权力过分集中在某一方面的失衡现象。

二是决策公开的原则。在民办高校,坚持决策公开的原则,既体现了对知识分子的尊重,也是领导班子化解分歧、形成共识、促进团结的有效手段。为了保证决策程序的公开,第一,学院成立了校务委员会。校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是正副院长、正副党委书记、正副监察委员会主席和所有二级学院院长,对学院在实际运行中的所有重大事项进行讨论和决策(董事会负责的是学校发展宏观方向的决策)。校务委员会采取无记名表决制,获得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同意票,决策方能得到执行。第二,学院还设立了专门委员会制度,比如人事委员会、财务委员会、资产采购委员会、招生监督委员会等。涉及到人事、财务、资产、招生等专门性的问题,要由专门委员会进行讨论,同样经过无记名表决且获得多数赞成时才能付诸实施,而不能由分管领导直接决定、随意行事。
    三是有效监督的原则。第一是实行干部的双轨推荐制。为了防止任人唯亲,拉帮结派,使每个干部和教师得到公平的发展空间,学校在干部选拔上实行了双轨推荐制。无论是党政的中层干部或校级领导,在推荐时除了领导提名外,也可以由教师职工联名推荐。学院规定,由30名以上教师职工联名推荐,就可以进入考察程序。考察合格者,由具有任免权的机构进行无记名表决,获得三分之二以上的赞成票后方能任职。第二是实行干部的轮岗制。学院章程规定,正校级领导的任期不能超过两届,副校级领导每5年轮岗一次。第三是干部的票决制。正处长以上干部在每届任期内向教代会述职两次,教代会在干部述职后进行信任投票,获得70%以上的信任票方可连任。第四是干部的弹劾制。干部在任期之内如果出现重大违规,则由监察委员会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启动弹劾程序,报任免机构解除其职务。第五是就职宣誓程序。学院的章程将规定,今后学院的院长任职时,都要在教代会上手持章程进行宣誓。
——竞争机制优势。建校九年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充分激发了全校师生勇于争先、敢于竞争的旺盛斗志。一是在教学质量方面,各种考证、考级和竞赛成绩骄人。201112月,学院组织学生参加“第六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取得优异成绩:全国高校16万人参赛,最终上海24名大学生入围北京的个人决赛,天华学院就有10人。天华学院荣获团体一、二、三等奖;1个个人一等奖,9个个人二等奖,6个个人三等奖。20123月,天华学院学生团队参加了上海大学生移动终端软件设计大赛决赛,与复旦大学、东华大学的团队并列获得一等奖。韩素音青年翻译大赛被誉为英语翻译界的“诺贝尔奖”,全国几乎所有的名牌大学都派选手参赛,获奖难度很高。2009年,从几百所高校中选拔出50名选手进入决赛,天华学院占有9席,2010年天华学院占有7席,20102011年连续获得三等奖。在其他诸如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国汽车服务营销技巧大赛,全国三维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中都获得了奖项。这些全国性大赛,参与院校和人数众多,获奖难度很高,能够反映学院整体实力。二是社会声誉持续提高,招生就业发展势头良好。20092011三年间,毕业生的就业率分别达到94%97%96%,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较高。国内考研录取人数逐年递增,200910人,201014人,201123人,201230人。学院2011年秋季在全国21个省市招生计划为1940人,实际报到1900人,报到率为97.8%2011年在上海第二批次普通本科新生录取时,天华学院文科超过资格线10分,理科超过资格线5分,在全市民办本科院校中名列首位;2012年在招生形势相当严峻的情况下,学院圆满完成招生计划,学生报到率达到95.4%。上海文科超过本科资格线11分,理科超过27分;苏浙皖三省总计招生630人,其中浙江文科超过资格线58分,理科超32分,江苏文科超过35分,理科超过23分,安徽文科超过19分,理科超过23分。

——区位环境优势。嘉定区正在加速推进“四大功能区”建设:西部建设上海国际汽车城,中部建设嘉定新城,南部建设“三产”综合发展区,北部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学院所处的嘉定工业区雄踞长三角十五个城市群的中心地带,是当之无愧的辐射长三角市场聚合点。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园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政府的扶植更让园区发展一路顺畅,集聚了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投资商落户,项目总投资超过100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中,有20多家在嘉定工业区投资办厂,德国大众、德国宝马、大陆集团,美国杜邦、国际纸业、百事、意大利菲亚特、日本富士通、养乐多、瑞典山特维克、萨帕、台湾震旦、百度、新傲科技、凤凰光学等跨国集团和国内知名企业纷纷进驻,形成强大的经济贸易促进共同体。一则学院培养应用型工科类人才,可以直接为嘉定工业区及嘉定和周边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二则为我院建立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工学交替的课程体系改革、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提供有利条件。

——资源整合优势。学院在硬件建设上,加大教学投入。2013年,学院开工建设了教学行政用房38318平方米针对教学行政用房达标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学院董事会成立了发展规划委员会,董事长亲自负责,着手对整个校园的建筑布局、道路和绿化进行统一规划。2013年实施开工建设项目包括:一是兴建第三教学楼,建筑面积15566平方米,主要为教育类和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才艺教学用房,包括琴房、舞蹈房、画室、手工作坊及演艺厅、作品展示室。二是兴建大礼堂及其附属设施,面积为10286平方米,包括1500人大礼堂一个,400人小剧场两个,以及观摩教室、设计思维实训室和展示厅等功能。三是兴建图书馆大楼,建筑面积12466平方米。以上3个项目38318平方米的建设均在天华学院名下立项,20149月可望竣工投入使用,并取得学校名下的《房地产权证》。20139月,天华学院在上报国家教育部的教育事业报表中,学院名下上述新增加的3.8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作为在建工程进行了数据统计,从而使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符合国家教育部设置的办学条件要求。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采取专职与兼职并重,加快了教师队伍建设,满足教学基本需要。近几年引进100多名来自海内外重点高校的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从上海高校聘请退休或即将退休,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级职称教师担任指导教授,参与学科专业建设,指导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从2008年起每年选派十多名青年骨干教师作为访问学者,去复旦大学等高校进修。在校园内每年举办20场“复旦名师系列讲座”。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学生可以选修相关专业的网络课程。独立学院既能借助公办大学多年教学管理经验,师资队伍和教学质量得到保证,又能采用灵活的民办机制,分享公办名校的优质资源,有助于学院面向市场,抓住机遇,办出质量,办出特色。

四、主要举措

1.分阶段行动策略及建设目标

学院今后行动策略的要点是:推进教学改革,在教学质量上做出社会认可的品牌;加强学生管理,努力提升文化育人的层次开阔视野,积极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科学治理,全力加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立校为公,坚定不移走办学公益性道路。分阶段行动策略:

建校阶段(2005-2008):确保教学质量,扩大办学规模;发展阶段(2008-2011):狠抓原创能力,形成办学特色;提升阶段(2011-2015):保持领先优势,强化社会品牌;跨越式发展阶段(2015-2020):推进教育国际化是新学校超越老学校,实力较弱的学校追赶实力较强的学校一个捷径。学院将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在教育学、工学和管理学这三大学科选择810个专业,实行“3+2”办学模式,争创体现高水平与示范性要求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发挥中外合作办学对促进学院整体教育教学改革的引领示范作用,做大做强优势专业,提高大学生国际竞争力。

建设目标是:到2020年,整体办学水平处于上海市新建本科院校前列。远期目标是:工科类专业教学质量和就业能力不低于上海理工大学,教育类专业教学质量和就业能力不低于上海师范大学,健康类专业教学质量和就业能力不低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同类专业。

2.全面推行质量保障体系

民办高校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规范和质量上。为了真正做到对社会负责,对学生负责,天华学院从建校第三年开始,先后十易其稿,制订了一整套教学质量保障与测评体系,以教学质量为核心,学生管理、行政工作、后勤服务、党组织建设等各部门联动,从全局上重点遴选出125个质量控制点,建立评价标准,制订规章制度,确定工作流程,并全面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开发了比较完善的网上质量测评诊断系统。天华学院设有专门的质量监督机构,8名全职且富有教学经验的专教授组成质量监督委员会,由一名副院长分管。他们深入到课堂、教师、学生和各行政处室中间,了解对125个质量控制点的执行情况,并定期出具质量评价报告,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实施全过程的监督检查、诊断分析、持续改进,具体表现在三个“扭住不放”:一是扭住质量不放,二是扭住干部不放,三是扭住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不放。从2010年开始,我们每学期都举办一次全校性的“检讨现实、思考未来”的干部学习会,认真查找在贯彻办学理念,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

3.实施骨干人才培养工程

2020年,学院计划重点培养50名左右的专职管理核心团队,150名左右的优秀专职教师,30名左右的明星员工。在专职管理骨干和教师队伍中,培养和引进博士60名,其中2010年已选派35名具有硕士学历的优秀青年教师赴美国太平洋大学攻读教育学博士,另计划选派30名优秀正辅导员赴太平洋大学攻读学生事务管理专业硕士学位。学院尤其要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组建工作,从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一线、从小学和幼儿园教学一线引进的专业教师达到30名,并注重提高现有教师的实践能力。

 

4.办学与区域发展紧密结合

学院对上海漕河泾、闵行和松江三个国家级开发区,以及嘉定、青浦、南汇、金山嘴等九个市级开发区进行认真调研,以求比较清楚地掌握上海各大工业园区的投资规模、产业结构、人才需求规格,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并形成调研报告。学院将深入园区,深入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聘请企业界专家组成专业咨询委员会,及时了解产业和技术装备的发展趋势,把企业的人才需求反映到教学改革和课程教材中来,从而为企业培养大量订单式的适销对路的人才,解决学生的实习实训和就业问题。主动服务上海地方学前教育事业,在目前已为闸北区、嘉定区、南汇区培训了近200名幼儿园园长、教师骨干和管理骨干的基础上,下一步还将把培训面扩大到其它区县。

5.实践 “专、通、雅” 育人模式

为了践行“专、通、雅”育人模式,学院成立了国学院和通识教学部。从2011年秋季起,全面开设包含国学经典、中外文学艺术、自然科学基础、创新思维训练,以及公民素养五个部分组成的通识教育系列课程。要求学生在四年学习期间,阅读经典30部,并列入检查考核,要求辅导员和45岁以下年轻干部,阅读45部至60部经典。学院投入400多万元建设了一座长300多米的文化长廊,精心辑录了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400多条共4万余字,集中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李岚清同志为之亲笔题名“修身苑”。学院还专门为文化长廊培训了一支60余人的学生宣讲团。每一位入校的新生,每一位党校的学员,都要在这里感悟做人的真谛,接受心灵的洗礼,进而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觉和自信

天华学院的管理严格、校园有序现在已成为社会的普遍评价。学院建有两支辅导员队伍,一支是教师组成的正辅导员队伍,负责学生的日常学习和思想教育;另一支则是根据民办高校自身的特点,从海军陆战队和陆军侦察兵优秀退伍士官中选拔的32名副辅导员队伍,他们都是共产党员,兼任了各系党支部副书记,负责学生的常态化军训,培养吃苦精神和阳刚之气,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和组织纪律,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两支辅导员队伍在上班时间上互相衔接,工作内容上分工配合,构成了对学生的全天候、全方位的教育和管理。下一步,学院将要求全体辅导员根据各自承担的任务,加强外语、心理学、教育学、经典阅读、军事技能等方面的学习和训练,使自身的素质得到全面加强;按其工作表现和外语考试水平,依照一定比例,分别选送到国外或国内大学就读教育专业或学生事务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学院设定120学分的德育学分,分为境界修养、行为自律、素质拓展三个版块,把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素质拓展和公民精神的养成过程纳入统一的德育评价,并以学分的形式加以体现,与毕业挂钩,引导大学生在增长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知行合一,德才并进,大大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该项目荣获上海教卫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创新成果奖。

学院参照国外大学学生管理的经验,选拔了大批能力强的学生担任辅导员助理、系主任助理、处长助理;实行学长制,将高年级学生派往低年级担负一定的管理任务,改变了长期以来“老师管,学生听”的传统做法,可以使学生得到锻炼,减少逆反心理,又可以使学院的管理者能充分了解学生的想法。学院长期坚持组织全校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开展结对帮带活动,把勤奋学习、诚信做人作为帮带的主要内容,全校几百名学生党员,上千多名入党积极分子,带动了数千名学生的成长,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感,也使学院的消极因素消解到最低程度,扩大了党的群众工作基础。

6.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与国外相比,中国大学对学生普遍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创新能力的训练,是我国教育的一大弊端。人所共知的“钱学森之问”切中时弊。长此以往,大学培养出来的所谓人才永远只能在价值链的低端辛勤劳作。创新思维是有规律可循的,是可以加以训练的,问题是要改变现有教育的观念和方法。学院行动策略:

一是要引进翻译国外流行的关于设计思维的经典教材;二是要建立设计思维实验室;三是要充分发挥“云学院”的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四是开设批判思维训练课,通识学院和太平洋大学教育博士班的教师先行开展试点,各个二级学院再根据自己的条件逐步推广。基本要求是:各专业最终能达到每学期开设一门批判思维课。

7、不懈努力,尽快使办学的物质条件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1.完成500亩土地的达标工作

学院目前名下的教学区占地304亩,教学行政用房建筑面积10.17万平方米,配套生活区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为了使校园面积能够达到教育部规定的500亩标准,市区两级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常务副市长杨雄同志作了批示,市规土局和嘉定区主要领导多次召开现场协调会,天华学院的校园扩建方案现已形成,116亩土地征用指标得到落实,新征用的土地全部记在天华学院名下,目前正在积极办理手续。拟新征用的116亩建设用地,分别地处校园西侧和东北角,力争在2015年内办理完成征地手续,届时天华学院名下的土地权证将达到420亩,另有配套生活区教育用地88亩,校园占地为508亩,已经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教育用地标准。

2.统一规划和实施校园建设

土地达标问题解决以后,对整个校园建筑布局、道路和绿化进行统一规划,并实施建设。“十二五”期间,基建项目主要规划以下四项:

——完成学院在建的二期工程建设项目:

在建大礼堂及辅助设施。此项建筑面积规划为1万平方米,计划投资3700万元,建设地点为校园内西南已预留建设用地。主要功能为1500人座位大礼堂、2400人座位小礼堂,以及附设报告厅等。

在建复合型现代图书馆大楼。此项建筑面积规划为1.2万平方米,计划投资3500万元,建设地点为校园内西南已预留建设用地。主要功能为建设一幢完全独立的、复合型的现代图书馆大楼,包括4000平方米、可容纳80万藏书的书库;1000个座位的阅览大厅;3个多功能影视厅;10个学习研究讨论室;检索大厅以及图书展示厅等。

在建教育与艺术才艺训练大楼。此项建筑面积规划为1.669万平方米,计划投资3700万元,建设地点为校园内西南已预留建设用地。主要功能为100间普通琴房,8100平方米数码琴房,25100平方米美术画室,4100平方米形体训练房,400平方米的美术作品展示厅,以及1000平方米的大学生才艺活动场所等。

——筹备建设一所较大规模的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附属康复医院,作为健康护理类专业可靠的教学实习基地。此项建筑面积规划为4.5万平方米,计划投资3亿元,建设地点为校园东北角预留新增用地。主要功能为学院康复治疗学专业以及相关专业学科的教学实习医院。

——筹备建设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附属上海金融产业服务基地国际幼儿园、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附属上海金融产业服务基地九年一贯制国际学校、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儿童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作为天华学院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教学实习和科研基地。此项建筑面积规划为3万平方米,计划投资约2亿元,占地预计119亩,建设地点为奉贤区上海金融产业服务基地。包括:450人规模的寄宿制国际幼儿园,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900人规模的寄宿制九年一贯制国际学校,建筑面积1.5平方米;儿童研究发展中心,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

以上五个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1.3万平方米,总投资约需6亿元。

五、发展瓶颈与希望政府支持的重点

天华学院办学伊始,出资者就坚定秉持走公益性办学道路的理念,现在所有的出资者和办学者已经形成共识:放弃小我,公益办学无怨无悔,立校为公,师生利益至高至大。
1.坚持公益性办学标准
天华学院的出资者和举办者庄严承诺:办学宗旨不以营利为目标,出资人不享有收益权,不要求合理回报。
2.希望政府资金及政策给予扶持
要求专项扶持资金的重点投入。天华学院完成公益办学之后,希望政府给予专项资金的重点扶持和鼓励。今后学院在编制政府专项扶持资金时,用途考虑主要为:师范类、工科类、健康类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的实训、实习和实验场所的建设;教育国际化与干部教师骨干队伍的培养培训;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创新思维训练的实施;提高大学生道德素养与文化育人项目的开展;师范类学生综合素质与竞争能力的提升等。
要求对基本建设提供财力支持。一是天华学院新征用的第二批教育建设用地112亩,目前嘉定区最优惠的价格为每亩60万元,此项需要6700万元;征用土地完成之后,规划建筑11.3万平方米,以每平方米3000元计算,需要2.4亿元,上述总计3亿多元的基本建设费用。二是天华学院附属国际幼儿园、附属九年一贯制国际学校以及儿童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作为天华学院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稳定的教学实习和科研基地。此项建筑面积规划为3万平方米,计划投资约2亿元,希望市教委和政府财政部门给予充分的支持,学院将在学费收入部分给予力所能及的配套。

希望享有更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引导民办高校向体制机制创新和特色办学方向发展,在办学理念、管理运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突破和实效,扩大民办高校办学自主权尤为关键。为进一步激发上海民办高校的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培育出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富有办学特色、高质量、高水平的民办高校示范校,参照相关法律法规,提出如下建议:第一,扩大示范校的自主招生权。第二,扩大示范校的自主定价权。第三,扩大示范校的专业和课程自主设置权。第四,扩大示范校的国际合作办学权。

 
如果天华学院能够列为上海市非营利民办高校示范校建设单位,天华学院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在硬件建设上,将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成为一个完全符合教育部验收标准的现代化民办高校;在制度建设上,将按照科学的治理原则,建立完备的现代大学制度,保证学院的健康运行和长治久安;在特色、质量和文化建设上,将形成天华学院个性鲜明的特点,能代表上海民办高校在长三角乃至全国领先的发展水平,为上海民办教育的发展和品牌打造,为造福整个社会,贡献我们的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