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2013年度上海学校德育研究课题指南 | ||
发布时间: 2013-01-04 浏览次数: 393 | ||
一、德育理论研究课题(共8个) 【说明】 资助经费:8万;课题正式立项后先划拨5万,结项后再划拨3万 课题年限:1.5年 结项时需交:课题研究报告,公开发表论文1篇,编著1部(草稿) (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工作的演进历程及经验启示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公开发表论文1篇,编著1部(草稿) 课题年限:1.5年 研究要点:回溯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工作的提出及重要意义,梳理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工作历史进程和主要举措,总结党的创新理论“三进”的经验及启示,特别是“三进”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思政课课程建设、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等关系,对不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工作提出政策建议。 (二)社会主义大学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公开发表论文1篇,编著1部(草稿) 课题年限:1.5年 研究要点:立足于提升文化软实力,遵循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特点和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规律,分析当前大学文化的现状,探索社会主义大学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式,推进社会主义大学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三)新时期雷锋精神学习与实践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公开发表论文1篇,编著1部(草稿) 课题年限:1.5年 研究要点:新时代背景下研究雷锋精神新的解释和内涵,探索不同学段学生学习与实践雷锋精神的重点和有效途径方法,构建大中小学衔接的雷锋精神的教育体系。 (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公开发表论文1篇,编著1部(草稿) 课题年限:1.5年 研究要点:研究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新的挑战与新机遇,新的任务与要求,探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背景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公开发表论文1篇,编著1部(草稿) 课题年限:1.5年 研究要点:剖析法治化进程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收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和典型案例,从法律视角提出处理方案和处置原则,推进法治原则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落实。 (六)上海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公开发表论文1篇,编著1部(草稿) 课题年限:1.5年 研究要点:配合上海高校辅导员队伍团队文化建设,组织辅导员团队,遴选一批从辅导员队伍中成长起来的党政管理干部、学科带头人、思政工作骨干等为访谈对象,编写《上海高校辅导员访谈录》,以辅导员的视角,回忆辅导员工作经历的体会与收获,感悟辅导员工作经历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凝练优秀辅导员的群体特质,培育辅导员队伍生生不息的职业理想和职业价值取向。 (七)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公开发表论文1篇,编著1部(草稿) 课题年限:1.5年 研究要点:系统研究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结合中国的现实,探索适合中国现阶段特点的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理论、途径、方式和教育效果的评价方法等,初步构建起高校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基本框架,编著《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指南》。 (八)基于易班的网络育人实践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公开发表论文1篇,编著1部(草稿) 课题年限:1.5年 研究要点:研究网络育人的相关理论,了解各高校网络育人的经验,分析网络育人的有效模式,探索利用易班进行网络育人的实践研究,总结实践经验,提出基于易班的网络育人的相关政策建议。 二、德育决策咨询课题(共 20 个) 【说明】 资助经费:5万;课题正式立项后先划拨3万,结项后再划拨2万 课题年限:1年(跨年度发展报告为2年) 结项时需交:课题研究报告,相关工作的《通知》、《规定》、《意见》、《细则》、《方案》、《大纲》、《指南》等文件或《白皮书》、《专项工作调研报告》、《特定对象发展报告》等书稿。 (一)学科德育实践模式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学科德育实践探索文科、理科分学科研究报告及典型案例集 课题年限:1年 研究要点:根据《上海市中小学各学科贯彻落实“两纲”指导意见》要求,从内容挖掘、教学策略运用、教师素养提升等方面分析比较文、理学科实施学科德育的不同特点,探索各自特有的实施模式,增强实施学科德育的有效性。 (二)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策略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工作指南及典型案例集 课题年限:1年 研究要点:研究分析中小学生的心理危机源(可能引起中小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种类、特点和发生频率)和危机承受力情况,分析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因素,形成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策略。 (三)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合作与衔接机制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衔接的实施意见》 课题年限:1年 研究要点:调研目前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衔接存在的问题,对加强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衔接和区域合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上海市学生公共安全教育实训基地运行机制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上海市学生公共安全教育实训基地运行机制方案》 课题年限:1年 研究要点:研究上海市学生公共安全教育实训基地运行机制方案,包括专职兼职人员配备、志愿者选派、经费渠道落实,以及在日常训练、展陈设计与更新、专业设备设施维护等方面,形成与相关委办局、社会机构等单位良性合作关系。 (五)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培训课程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辅导员培训课程大纲《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 课题年限:1年 研究要点:探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政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辅导员职业素质和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对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案例分析,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六)上海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测评体系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上海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测评方案》 课题年限:1年 研究要点:根据辅导员核心素质与能力,研制《上海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测试问卷》,供辅导员选聘时使用;研制《上海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方向测评方案》,供辅导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使用。 (七)上海高校辅导员学历提升培养机制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关于上海高校辅导员百名博士培养计划的实施办法》 课题年限:1年 研究要点:落实《上海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划》提出的10%的博士培养目标,设计系列举措,鼓励高校提高辅导员进入门槛,引进一批高素质的辅导员博士,鼓励辅导员攻读博士学位,全面提升辅导员的学历层次,为队伍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八)上海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体设计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形成《上海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指导手册》 课题年限:1年 研究要点:分析上海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载体的现状,了解目前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立足上海高校实际和学生特点,明确基本教育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指标,编制工作实施指导手册。 (九)上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职务聘任与跟踪培养机制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关于加强上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跟踪培养的实施意见》 课题年限:1年 研究要点:研究上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职务聘任办法的实施情况,特别是高级职务聘任情况,副高以上职务教师科研、工作实务、职务晋升等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跟踪管理和培养建议。 (十)上海高校青年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形成《关于加强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 课题年限:1年 研究要点:分析上海高校青年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现状,了解目前上海高校青年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加强和改进上海高校青年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意义、基本原则、途径方法、重点难点问题和主要举措等。 (十一)大学博物馆育人联盟工作机制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大学博物馆育人联盟工作指导手册》 课题年限:1年 研究要点:立足育人功能,系统调研大学博物馆资源的分布现状,分析和梳理当前大学博物馆在育人方面的情况,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博物馆联动育人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意见。 (十二)高校艺术实践基地育人联盟工作机制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高校艺术实践基地育人联盟工作指导手册》 课题年限:1年 研究要点:根据高校艺术实践基地育人工作的现状,探索高校艺术实践基地育人联盟的工作机制,注重联动功能和育人绩效,突出操作性和整合度,为进一步深入开展高校艺术实践基地育人联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意见。 (十三)和谐校园精神文明创建的深化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上海市教育系统文明单位(和谐校园)考评指标体系(修订版)》 课题年限:1年 研究要点: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教育系统文明创建特点,优化考评机制,修订《上海市教育系统文明单位(和谐校园)考评指标体系》,推进教育系统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十四)和谐医院精神文明创建的深化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上海市卫生系统文明单位(和谐医院)考评指标体系(修订版)》 课题年限:1年 研究要点: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卫生系统文明创建特点,优化考评机制,修订《上海市卫生系统文明单位(和谐医院)考评指标体系》,推进卫生系统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十五)上海教育系统微博运行联动机制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关于加强“上海教育”微博群建设的指导意见》 课题年限:1年 研究要点:梳理总结上海教育系统官方微博平台的建设、运营经验,把握微博在教育系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官方微博在教育信息公开、教育民生服务、教育政务监督、教育文化传播等方面如何发挥重要作用,在信息汇总、政策解读、公众咨询和服务推送等方面如何构建全市的信息报送、网上联动和紧急沟通机制。 (十六)易班建设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易班——上海学生网络互动社区”建设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 课题年限:1年 研究要点:结合易班建设工作实际,科学规划易班在2014-2016年开展工作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总体目标及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内容,最终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易班——上海学生网络互动社区”建设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文件。 (十七)2013年教育舆情事件及特点分析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教育网络舆情事件概述和特点分析年度报告》 课题年限:1年 研究要点:对教育网络舆情事件进行案例数据的搜集、归纳和整理,通过分析事件发生的节点和拐点、总结事件的类型和路径,对比不同的应对举措,系统分析教育网络舆情事件的特点,形成具有一定理论成果和指导价值的研究报告。 (十八)2013年上海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调研和分析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上海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年度调研报告》 课题年限:1年 研究要点:对2013年上海高校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情况进行调研,对调研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形成具有一定理论成果和指导价值的研究报告。 (十九)2012-2013年度上海中小学生发展报告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2012-2013年度上海中小学生发展报告》 课题年限:2年 研究要点: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比较研究等方式,对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年龄段学生在生活、学习、心理、人际关系、生涯规划、价值观倾向等方面的状况,以及影响学生发展的教育与环境等因素进行数据资料收集与分析,提炼出当前各年龄段学生群体在理想信念、公民素质和健全人格等方面的发展现状,把握他们思想道德行为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为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十)2012-2013年度上海中小学班主任发展报告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2012-2013年度上海中小学班主任发展报告》,出台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培训、优化培训课程的相关办法,编制新形势下中小学班主任基本素养培训课程资源包。 课题年限:2年 研究要点:调查分析当前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基本素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确立新时期进一步提升班主任基本素养的目标、任务、培养方式和途径,为完善班主任队伍的培训体系,健全班主任的培训制度提供决策依据。
三、德育实践研究课题(共 130 个) 【说明】 资助经费:2万;在课题结项后一次划拨 课题年限:1年 结项时需交:课题研究报告,公开发表的论文1篇 (一)德育专项课题(共100项) 1、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研究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平台研究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研究 4、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研究 5、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创新研究 6、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特殊性研究 7、高校研究生辅导员与导师合力育人机制研究 8、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研究 9、高校辅导员危机处理能力研究 10、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研究 11、留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 12、上海高校辅导员主流网络应用研究 13、上海高校辅导员微博使用状况及主要用途研究 14、民办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15、中外高校学生事务工作比较研究 16、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17、高教改革发展背景下学生工作运行体制机制优化研究 18、上海大学生学习心理与学习行为调查研究 19、上海大学生生活方式调查研究 20、上海大学生法律素养现状调查研究 2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调研方法创新研究 22、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研究 23、大学生社区管理机制创新研究 24、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研究 25、高校群体性事件预防及应对机制研究 26、当代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 27、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 28、青少年学生法治精神培育研究 29、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研究 30、经济全球化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31、“90后”大学生网络生活特点研究 32、多元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引导研究 33、“校漂”、“蚁族”等学生群体对高校稳定的影响研究 34、网络热点问题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35、上海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基本方法和成功案例分析研究 36、校园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研究 37、大学生使用SNS网站状况对比研究 38、加强大学生网络骨干培育的方法研究 39、大学生使用LBS应用的现状分析研究 40、高校网络思政工作发展历程和基本经验研究 41、高校应对媒体舆论监督整改反馈机制研究 42、微博时代的高校应对媒体和舆论引导方法研究 43、高校思研会的职能定位及工作平台与方法研究 44、大学生使用互联网新应用的趋势和特点研究 45、高校校园网站学生建设和管理团队建设研究 46、高校网络舆情搜集、分析和研判的方法及创新研究 47、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研究 48、利用网络开展主题调查的方法策略研究 49、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动态影响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50、高校BBS传播内容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51、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研究 52、大学文化“走出去”策略及其实现路径研究 53、新媒体与校园文化建设联动机制研究 54、海派文化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研究 55、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团结教育研究 56、大学校园仪式的文化育人功能研究 57、校史育人与大学文化建设研究 58、高校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59、大学文化类社团成长机制研究 60、艺术实践基地内涵及工作机制研究 61、文化志愿者品牌提升研究 62、校际文化资源整合机制研究 63、校园戏剧的文化育人功能研究 64、艺术类院校思政教育新载体研究 65、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研究 66、艺术实践基地对大学生美育的校际辐射功能研究 67、高校与专科医院合作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模式研究 68、高校心理咨询教师督导体系研究 69、研究生心理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对策的研究 70、基于课堂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策略方法研究 71、创新少先队入队机制的实践研究 72、国际化办学进程中学校德育课程设计的研究 73、新媒体环境下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理念与策略研究 74、德育创新活动方案设计与实施研究 75、探索微博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功能和实践的研究 76、学校道德与法制教育的关联研究 77、中小学班会课整体改革的探索研究 78、推进班主任工作室建设的策略研究 79、推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实践研究 80、温馨教室的班级管理策略研究 81、中小学德育工作区域评价模式与实践研究 82、中小学行为规范分层教育研究 83、中小学仪式教育育人功能研究 84、中学生生命价值体验教育的实践研究 85、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社会实践活动指导站建设研究 86、高中阶段学生农村社会实践活动模式的实践研究 87、探索小学生参加公益活动途径的研究 88、中小学家校协作合力育人的实践研究 89、“多维合作”班级管理策略的实践研究 90、拓宽家校沟通途径,提高家校合作成效的实践研究 91、家长义工参与学校管理的家校合作新模式研究 92、整合地区教育资源,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研究 93、区域未成年人心理中心运行模式的实践研究 94、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校内外生活调查及对策研究 95、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96、新农村学校优秀班主任专业发展案例研究 97、“95后”中职生心理特点和对策研究 98、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的实践研究 99、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策略研究 100、中等职业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二)辅导员易班专项课题(共30项) 1、易班校级平台内容建设的策略研究 2、易班个人空间个性化功能设计研究 3、易班家校互动平台功能研究 4、易班校友社区的内容建设研究 5、易班客户端推送系统的策略分析研究 6、易班客户端功能的测试分析研究 7、易班桌面客户端的功能设计研究 8、易班统计系统的功能设计研究 9、易班用户激励体系的策略研究 10、易班网盘资源的分类策略和搜索机制研究 11、易班微博的内容分类及分析研究 12、易班特色微博的内容建设研究 13、易班有害信息的防控策略研究 14、易班班级凝聚力建设的创新性探索实践 15、通过易班开展校园活动宣传的策略研究 16、学校易班在新浪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宣传策略研究 17、学生社团通过易班开展建设的策略和案例研究 18、易班党建平台建设的新模式研究 19、易班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机制研究 20、易班用户使用的常见问题分析研究(汇编) 21、易班学生工作站的制度建设研究(汇编) 22、上海高校特色易班建设成果研究(汇编) 23、本校易班信息化整合的案例汇集(案例集) 24、易班校园活动的策划案例汇集(案例集) 25、易班辅导员优秀博客的筛选和汇集(案例集) 26、易班开放平台在本校易班建设中的案例汇集(案例集) 27、上海高校易班使用活跃度调查及对策建议 28、本校学生易班手机客户端的使用情况调研 29、本校学生使用易班和新浪微博的差异化分析研究 30、本校学生使用易班和人人网的差异化分析研究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