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上半年期末总结  
发布时间: 2024-07-05 浏览次数: 10

2024上半年期末总结讲话稿

本学期,学校工作坚持以党和政府、董事会确定的指导思想不动摇。 

本学期,学校行政预定的10项重要实事分工明确,措施具体,推进有力,月度、每周工作安排周密。

根据邹董事长要求总结工作既要讲成绩,更要剖析自身不足,以及在6月18日党代会上提出的“要让党委有权威、要让教师有尊严、要让学生不后悔”的三大要求,回顾过去,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重点报告涉及人才培养的四个主要问题,归纳为四个坚持。

 

第一,坚持专业建设为龙头。

专业建设是龙头。家庭报考看专业,四年培养围绕专业来,就业升学也是落在专业上。过去我们持续滚动建设,取得了一定经验成效。持续构建了应用型本科高水平专业建设系统。

回顾本学期的工作,主要围绕人工智能赋能,围绕新技术新业态转型,减少了学前与其他文科类计划,增加了理工农医类招生占比。各学院开展了AI赋能的调研,制定了全校人才培养质量提级“双优工作”,提出了10个“更”的三年行动计划。对24年人才培养方案做了完善修订。

目前的问题和下一步要考虑的,一是对标社会急需,服务国家战略,实现教育链与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相互匹配、相互促进,围绕四新专业建设,新专业申报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老年医学与健康、数字经济等新专业。二是对标退伍军人培训,相关专业设置社区管理、科学教育等专门方向。三是对标人工智能赋能,培养方案中每个设置2门以上、总计50门左右的AI赋能课程。四是对标专业认证标准,把学生的专业质量水平放在国内外同类院校中,把别人的试卷拿过来,去比对,去矫正,去发力。

 

第二,坚持教师实力是根本。

专业品牌来自于教师实力!教师的实力,来自三大能力,一来自教学能力,二来自科研能力,三来自育人能力。

本学期,从教学能力来看,我们组织了创新大赛、青教赛,取得了荣誉;活力课堂下阶段提出了2.0版的新要求,尤其是AI赋能新赛道。科研方面,建立了3个项目库,申报了国家级课题,全面推动科研能力提高。80多名国际化师资来校授课,极大加厚了教师阵容。我们配合三抓三坚持,我们全面铺开了班导师制度,但成效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典型案例优秀事迹还需要进一步挖掘与发扬。

我们要正视目前的问题,本次质量报告反馈中特别指出,正高级职称,35岁以下讲师以下青年教师比例占三分之一,导致了课程资源的不足,毕业设计的指导能力不足。从硕士点建设和分类评价目前填表的数据来看,目前的科研实力,尤其是横向课题、科技转化能力、科研经费总额远远低于达标水平,即使在民办高校中排名也不占优势。

下一步,我们要在教学与科研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要挖掘教学技术的功能。把涉及智慧公共教室、计算机房、语音室与线上超星课程平台、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最新的技术联动起来,全面提升教师的创新手段与教学效率,尤其是通过新技术、新媒体、新场景,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

二是要深化产教融合的匹配。中央政治局会议高度重视就业问题,提出要解决“有活没人干与有人没活干”的问题。教育国际化是着眼学生长期发展后劲,提升教学的高阶性与挑战度,产教融合是瞄准学生短期就业上手,解决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严重不匹配的问题。一个教师,从办公室到教室,从办公桌到讲台,不交流,不出门,自身能力怎么提高?下一步商学院要持续推动与同花顺、百度,人工智能学院与联影,艺术学院与上影、教育台的深度合作。借助科技职业学院的经验,让企业把生产车间、设备、高技术产品放到校园来。

三是要加强社会服务的能力。根据市委市府要求,主动对接长三角退役军人培训基地的建设。全力以赴在交通委指导下,与申能集团,电气集团联合申报科技进步奖。

 

第三,坚持质量提升是核心。

一是在出口方面,持续召开了毕业生工作推进会,从中发现,好的学生有进一步考研升学、考公考编深造的渴望,学校还缺少系统引领,为此,学校党政合力专门召开了工作推进会,就业指导中心不是只为毕业生服务,而应该贯穿大学四年全过程。

二是在入口方面,如何持续提升我们的招生录取率和录取分数,是我们培养成效的源头与基础。这次质量报告反馈,部分专业的一志愿录取率偏低,有的是调剂录取。凡是调剂录取,总是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归属感。每年大一都有一些同学报考插班生与退学。本学期招办和艺术设计学院,总结了20年办学成效,系统梳理,精心策划,为每个二级学院专业拍摄了宣传视频,制作详细的线上VR校园建筑导览,假期中还将开发线下沉浸式实景校园特色亮点AR增强介绍系统,对招生志愿备注栏撰写了能吸引考生的宣传文字,大大提高了招生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下一步,要做到三个强化。

一是强化大学生生涯发展的指导。让他们进入天华就有目标,就有行军路线图,就有每学期的小红旗。为此拟对就业指导办赋予更大的职能,变就业指导为生涯指导,除了做好就业服务外,强化国内考研和国外升学的辅导工作;加强创新创业的指导力度,把市级国家级各类技能大赛统筹协调;加大生涯指导课程与日常咨询辅导相结合的力度。

二是强化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找到自信。市教委杨颉处长上次来校报告中指出,学生的进步率、一技之长的个性化发展,始终是应用技术型本科应该牢牢抓住的绩效目标。优秀的学生到了天华能否更优秀,一般的学生到了天华,能否找到自己的发展定位,学习习惯不太好的学生到了天华,能否挖掘出他的学习潜力,这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在天华,育人永远是第一位的。围绕计算机、高数、大学英语四级,这中西部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进入天华学习的三大拦路虎,如何让他们找到自信,教学部门要列出专项经费,优化教学环节,组成攻关团队。

三是强化教学手段的变革。课堂教学是“良心活”“用心活”“匠心活”,精益求精无终点,活力课堂提升提级,利用技术手段,人机对话,场景创设,激发动力,提升效率。

 

第四,坚持反思改进是动力。

站在新的历史发展方位上,我们一直思考,如何善于总结规律,把过去的经验沉淀下来,如何善于积累滚动,把过去的成果展示出来,如何善于迭代提升,把过去的做法传承下去,尤其是如何善于反思问题,持续优化逼近我们的目标。

对大学来说,技术、制度、文化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完全可以再生共享,但特别需要反思、改进、提升。

关于技术问题。除了上述讲的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技术应用内容,再补充一个问题,学校要考虑建立专门的规划与评估工作机制,抓全校的基础数据统计工作,把高基表、国家数据平台、分类评价、年检、依法治校等一系列数据统一口径,抓分析、抓改进、抓排名。

关于制度问题。很重要的一点,本学期,为把过去20年的好做法沉淀积累传承下去,我们对125个质量控制点的质量保障体系,做了全面修改,尤其是学生部门,围绕“三抓三坚持”的育人特色举措做了全面归纳、归入、归整。但执行文件、执行人、检查人等还需要全面修改。下一步,我们也不急于把文本立即印刷,要通过持续优化修改,精雕细琢,争取在年底之前完成。

关于文化问题。下一步,天华团队文化中有很多值得我们进一步发扬光大,一是反思进取的文化,比学赶超,唯恐落后,奋勇争先。二是稳定可靠的文化,高校特别注重工作的持续沉淀,以及归属感。三是共建共享的文化,在把蛋糕做大的同时,让全体教职工从中获得实惠。董事长特别指出,教职工的福利待遇优先保证的前提下再谋发展。

    马上要进入暑假,希望大家休息之余沉下心来好好思考,在制定新学年的工作计划时,有突破,有创意,有实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