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行政工作总结 | ||
发布时间: 2022-01-17 浏览次数: 294 | ||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行政工作总结 (2022年1月14日讲话稿)
本学期,校行政认真贯彻市教委的各项工作部署,根据董事会年度工作纲要提出的任务要求,继续围绕学校转设评估工作,学期初提出的十件大事,主要可以归纳为三个部分,12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部分,涉及学校发展的重大项目申报 一是尽力申报一流本科专业。2021年是“双万计划”进行的最后一个批次的评选,在前两批次申报的基础上,本学期推荐视觉传达设计、通信工程、物流管理、应用心理学、英语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个专业参评。学前教育继续推至教育部参评。如果本次申报成功,学校将共有14个专业,入选上海市的一流本科专业。 二是全力申报硕士授予单位培育建设。市教委决定在未来6年时间内分两个轮次,开展学位授予单位培育工作,天华学院被纳入行列。在石伟平执行董事长的主持带领下,校领导与各二级学院进行了多轮研讨,11月18日参加市教委的专项答辩,总体评价良好。学校首批遴选教育、电子信息和艺术三个专硕学位点进行重点培育。 三是倾力申报新一轮教学成果奖。上海市教学成果奖的评定4年一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奖项。为了迎接申报,进行了7个轮次,每周五进行一对一指导和材料的修改完善。11月30日已完成材料的提交工作,共申报8项成果,其中全校性成果3个,分别是“活力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实践,中外合作办学的创新实践,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生态圈的成果;在专业方面成果5项。本学期,学校组织申报获批教育部产学研创新基金项目1项,上海市级科研(教改)项目28项,发表论文128篇,出版著作与教材23部。 四是着力申报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经过一年多的持续发力,连闯教育评估院、市教委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三关之后,11月25日天华与市教委、美国合作方共同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远程答辩,过程严谨而激烈,邹董事长亲自出席,全程参加。20多位专家进行了提问,答辩的整体效果良好。中外合作机构的建立,有利于学前教育、小学教育、英语专业的特色发展,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出国或留在国内就读,符合条件的,美国合作大学也可以颁发学士学位。 第二部分,涉及人才培养的重点领域提升 五是重视招生就业工作。2021年学校共录取本科新生2998人,包含专升本519人,创历年录取人数最高,总报到率90.5%。今年在上海地区,我校普通收费的专业最低录取分数443分,民办院校中继续保持领先。今年共有毕业生2180人,就业率为95.37%,达到上海市平均水平。12月8日,学校召开了2021年就业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表彰了15位就业工作先进个人,4个先进集体。 六是重视活力课堂巩固。本学期,学校组织开展了第六批“活力课堂”试点课程建设,对第六批36门“活力课堂”试点课程的结题材料进行了评审验收,共计33门课程达到结题要求,评选出6名“活力课堂”试点课程优秀教师。继续开展了“活力课堂”常态化考核,认定58门课程通过考核。参加了第八届“高校教学发展”线上年会,展示了我校“活力课堂”教学改革成果,扩大了品牌影响力。 教师与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教学创新大赛,以及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数学建模比赛、跨文化英语大赛、广告创意设计大赛、全国商业精英挑战赛等取得了较好成绩。 七是重视社会服务出亮点。在前三年成功举办幼儿园园长研修班的基础上,本学期顺利完成了2021年16个区的114名幼儿园园长研修班培训,其中110名园长还取得了美国幼教协会颁发的国际课程证书。12月3日-4日,我校首场雅思专场考试在儿童教育科研实训中心举行,组织了首批105位考生,得到了雅思官方的高度赞扬。 八是重视质量监控与管理。质量管理处牵头完成了《天华学院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编制工作;完成了第十二次网上质量测评工作。在日常教学监督、听课、指导等工作的基础上,教务处组织校级抽查小组赴各学院,完成66门课程试卷以及55篇毕业论文的抽查。本学期,数字化教学文档工作扎实推进,富有成效。完成了二级学院学术分委员会换届工作。 第三部分,涉及教学保障的重要条件改善 九是改善公共教学设施。自2019年起,资产处已经完成对日华楼、明华楼等教学办公楼共86间厕所的改造工作,本学期对月华楼、同华楼等46间厕所进行了修缮。儿童教育科研实训中心一期内部装修基本完成。 十是财务保障稳妥有序。2021年是我校实行财政年度预决算的第二年,我校财政年度预决算运行正常。本学期,学保处与财务处、教务处通力配合,新老生的学费收缴率达到了100%。历时五个月完成了转设所需的全校财务资产清算审计报告。 十一是提高政府扶持项目执行率。2021年我校获得政府内涵项目专项扶持资金3175万元,共涉及6个项目,完成率达到了100%,有力地推进了学校的师资队伍、教学设施设备的建设。 十二是信息化赋能改善实训条件。本学期,实习实训处在明华楼一楼增设科普长廊,通过展板和展柜的形式,宣传科普文化和展出学生科技作品。人工智能学院创新机器人实验室、智能制造实验室、初等教育学院科大讯飞儿童智慧教育实验室、语言文化学院中华礼仪实践实训室、艺术设计学院电竞实训室、电商实训室推进建设。信息化办公室继续推进校园数字化建设,开发启用一网通办等办公自动化软件,积极优化网上教学信息平台。 以上为本学期三个方面12子项的主要工作。根据董事长的指示,三分之二说成绩,三分之一讲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干部主动的思考谋划能力有差距。 如何主动地适应未来,适应形势,既要守正又要创新,既能坚决落实市教委、董事会的指示精神与下达任务,作为执行者,同样又能有更多创造性、适宜性的想法与举措。面向科技前沿发展,面向社会急需人才,面向学生对未来高质量就业和升学追求,面向产业经济转型主战场,如何牵手政府,牵手行业,牵手用人单位,牵手国内外同行高校与研究机构,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的特色改革,以专业认证标准,把确立的培养目标与开设的课程、采取的教学手段高度匹配起来,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第二,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成果有差距。 市教委已经把天华列为硕士授予培育单位,14个专业列为双万计划的一流本科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成果亟待提升,国家级、高层次、有影响的项目与奖励还很不够。比如:师均4万元纵横向科研经费明显不够;自有的代表性学术领军人物不足;国家级与省级的教学成果奖、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品牌专业、特色专业、认证专业、优秀教材、代表性科研奖励,包括学生代表性成果数量还比较少;牵头主持的重大科研项目,代表性重点实验室、基地、中心、卓越计划等平台,以及代表性成果转化或应用,包括发明专利、咨询报告、智库报告、标准制定与其他原创性成果还很稀缺。 第三,精细高效的管理水平有差距。学校无纸化办公、OA系统虽已启用,但使用效率不高,许多方面还有待提升。政府专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如资产贴标签问题、财务报销问题等,虽已严格把关,但仍存在个别不符合政府的要求,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坚决整改。 形势逼人,催人赶早。各行各业都在市场比拼,都在转型发展,都在预期判断。这其中两极分化是一种趋势,有的快速向上,有的快速向下。民办高校的发展实际上也进入一个新周期。 针对上述问题,新的一年,我们要坚持突显办学亮点。国际化与应用型的师资特色,创新思辨与批判性思维的训练特色,要显化、固化与持续深化。新的一年,我们要确定几件实事。儿童实训中心建设,观摩教室升级,体育场所的改造建设,就业率与考研人数,招生与事业收入,信息化无纸化办公,网上经费报销等工程实施要尽早规划与上马实施。新的一年,我们要狠抓科研工作。这是2022年转设工作之后的主攻方向,全校建立积分奖励机制,教师每年个人申报一次,对号入座,绩效考核,全校排名。 希望各条线、各二级学院、各部门,各位干部在寒假中,沉下心来,思考应对,下学期开学初拿出行之有效的具体举措!
|
![]() |
|
![]() |